一个人的漠河之旅,满满的都是回忆
去年十二月中旬,我生平第一次踏上东北这块小学地理课本中的黑土地,气温零下二三十度已是家常便饭。踏过积雪,吹过寒冷入骨的风,吃过正宗东北烤肉,喝过自然冰冻的哈啤,也吃过22块15个的老街坊包子,在太阳底下瑟瑟发抖,在雪地里疯癫打滚,这些雪国中经历,已深刻的留在了我的心里。
网上搜索并了解了很多关于漠河冬季旅游的情况,也准备了应对它极寒气温的装备,订好了机票,也联系好了当地包车向导漠河小柒。
12月15日下午3时许,飞机降落在漠河机场,发现天色已黑,虽然自己也早已经知晓,但还是为此惊叹不已。下机后,漠河小柒车队的彭师傅已经在此等候多时,帮我把行李搬上车,我们就驱车赶往县城,那心情是无比的激动,我就要踏上祖国最北县城了。
司机师傅很是健谈,很快我们就成了熟人,他直接带我去了预定好的宾馆入住,入住后我就让司机师傅先回去了,一会我自己转下县城,晚上吃饭再喊他。屋子里甚是暖和,不对,应该是炎热,洗完澡,光着身子一点都不热,这时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东北人在南方怕冷了,哈哈。
换好衣物,带上相机,我就准备出门了,出门没多久,凇雾现象很快就体现在了身上,没有戴口罩,呼吸出的水汽在脖子上的围巾结了一层白霜。自拍一张,发现帽子上也是白霜。戴上口罩的话估计就和那些去过漠河的驴友一般了,睫毛眉毛全是白霜。
漠河县真的很小,慢慢走大概一个小时不要就能走完全城。
脚底的咯吱咯吱声比在哈尔滨转机时更加明显。路面上全是白白的一层,汽车行驶在雪地里轮胎会发出巨大的声响,特别是在转弯的时候,声音格外强烈,时不时传来刹车的轮胎抱死声,让我行走更加小心。这边的路灯和南方不一样,南方的基本上是黄色,这里是惨白,与满世界的雪白浑然一体。路上的行人也很少,偶尔才能遇见一两个人,就像一座空城。配合着零下37度,这是在南方的热闹繁华中完全无法想象的,现在毕竟才五点啊。
漠河县城
漠河县城
漠河县城
漠河县城
漠河县城
人行道上几十米远就会有冰雕和雪雕的混合体,透明洁净的冰块中闪着霓虹灯,给这个白色的世界带来了一些色彩,月芽很尖很细,斜斜的挂在欧式风格的建筑物上,细细一想,真有些象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六点时许,我电话叫上了彭师傅,他很快就开车找到我,问我想吃什么,我说就近把,指着附近的一家烤肉串店,他说这家不错,我们就一起去吃了。
这家店的烤肉锅子是石头做的,很厚很重,加热很是不容易,冷却也同样不易。一盘已经烤得五分熟的牛肉端上来,在石头锅里淋上些油,灼热之后一大盘呼啦就倒进去,滋滋的热气冒上来,香味扑鼻,起开一瓶哈尔滨啤酒,一口酒一口肉,很是快活。牛肉腌制得很是到位,口感鲜嫩无比,如果硬是要说缺点,那么就是口味偏重偏咸。这些都不再重要,早已饥肠辘辘,此时有酒有肉,不亦快哉!
漠河县城
漠河县城
漠河县城
吃完结帐,72块。两个人吃烤肉,价格实在是地道。
走出餐馆,突地发现起了雾,朦胧感更为强烈,这样的视觉效果是言语无法形容,是相机无法拍摄的,如梦境,更胜梦境。
在雾中穿行,途径松苑,高大的松树林在白雪的衬托下愈发伟岸。不由自主的走进那片树林,抬头只见冻结的松枝。
立在林中,闭了眼,一股莫名其妙地震撼涌了上来,那种神秘与沧桑仿佛全部铭记于这片松林中,睁了眼,竟不知今夕是何年。
伫立良久,静听。仿佛很多声音在回响,细细一听,却没半点声响。
大音稀声,是否就是这种状态?
魔幻的世界似乎就从这片松苑演化延展开来。
耳语森林。
漠河县城
漠河县城
漠河县城
漠河县城
走出松苑,才发现笔尖竟然凝结了水汽,成了一小块冰。在手触摸的时候化成了水。
跺跺脚,开始在松苑站立了很久,脚趾头已经没了知觉。寒意渗入了羽绒裤。想着明天的行程中是一定得穿三双袜子,贴暖宝宝了。期待,明天的国境线,祖国的最北村落,北红村。
早上七点多就醒了,说实在的,有点被热醒的赶脚,耐着“高温”穿好衣服下去吃早饭。在冬季漠河穿衣服真是一种折磨,边穿就边开始冒汗,本以为一楼的餐厅会凉快些,结果证明我错了。
吃完早餐回到房间,刚刚八点半,于是脱衣服,脱到只剩下一条内裤,浑身就象打过一场篮球,包裹着一层汗水。打开了窗户让冷气吹进来。这边开窗的景象也是前所未见的,冷空气冒着白气从窗口下放流进房间,就像夏天开到16度的空调出风口一样,而房间的热气也同样冒着白气从窗口的上部飘出,飘散在室外的冰冻世界里。一进一出,两股气流有着明显的分界线,很是壮观。吹了一会儿,感觉浑身舒适,通体冰凉,于是重新穿了衣物,背起背包,出发!
太阳已经在地平线上了,软软的红色,软软的金色,软软的光线,这里的太阳委实很可爱。彭师傅开车技术那是一流,很安全很舒适。
出了县城,两旁的树木开始挤压着白雪覆盖的公路,两车道的公路有着明显的两道车辙,这辆黑色的小车就这样沿着前车之辙慢速的行进着。
和彭师傅交谈中得知自1987年的大兴安岭火灾之后,这里的山已经没有之前的浓密,虽然没有见过之前的样子,但是也能想象得到,和南方的草山不同,这里长满了高大笔挺的树木,虽然纤细,但是都倔强的挺立着。阳光就从树林间透射过来,映照在道路的积雪上,被雪花反射出七彩的光芒。路上的风景随着每道弯都在变幻,没有崇山峻岭,没有奇弯险坡,大兴安岭的这片森林以北方特有的形式将它的风景图画在了车窗上,似君子的坦荡荡,干净利落,落叶松和白桦树的枝头没有一片叶子,而他们的脚下,洁白一片。阳光射过山头,使得前方的路半边阴影半边闪耀,放眼望去,满眼里全是棕色,在视觉上给人一丝温暖。
当我还在流连着光影,第一站已经到达。
九曲十八弯,江岸上人工搭设了一个高台,大约二十米高,爬上高台,九曲十八弯尽收眼底,没有江水,只有冰封,一条白色的玉带弯弯曲曲穿过江两岸的森林,转过几道弯又消失在森林里。高台上寒风凛冽,吹得相机的肩带哗哗作响,把我的体温飞快的带走,不一会儿就感觉到羽绒裤变的冰冷。眼泪开始往下流,脸颊开始发麻,之前在抚顺有过被冻的痛绝,在这里完全跳过了这一环节,如同注射了麻药一般,直接麻木,快速而有效。然而这景色确实是非常完美,美好的河山,也难怪自古那样多迁客骚人赞山叹水。寒冷让我无法徜徉,于是下了高台,继续赶路。
九曲十八弯
九曲十八弯
九曲十八弯
九曲十八弯
九曲十八弯
下一站,乌苏里浅滩。
其实,这些景点在我眼中固然美好,然而我更觉得路途中的风景更胜一筹,在这样白雪皑皑的冬季,这样清澈的蓝天,这样温暖的阳光下,大兴安岭又何处不是景点?
在这一路上,有林场,有哨岗,还有慈禧太后曾抵达过的二十八号驿站,现在变成了一座新砌的宾馆,尚未营业。
有那么两段雪路很不平坦,彭师傅介绍说是冰包,那是从山上流淌下来或是地底涌出的泉水被低温迅速的冻成一层薄冰,然而水流不止,面层的薄冰被水流冲击,压力往上释放,薄冰断裂开来,露出下层的水流,又被迅速冻结,如此往复,横过公路,使得公路凹凸不平。
乌苏里浅滩
乌苏里浅滩
乌苏里浅滩
宽阔的黑龙江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永远冻结在那一刻,这里是北纬53度34分33秒,中国最北的坐标点。在中国领土的江岸旁,立着两块石头,其中一块就是著名的找北石,上书"找着北了"四个大字,顺着阳光照射的方向,跨过黑龙江,就是俄罗斯领土。
踏着厚厚的积雪下了江堤,踏在了冰封的黑龙江江面上,江风凛冽,望向江对岸,繁茂的森领中不知道是否有老毛子的眼睛在盯着我即将过界的脚步?大自然的力量确实是有着人类无法想象的神奇。波涛汹涌的江水竟然会如土地般的坚实,若不是刺骨的寒风刮来,我几乎产生了时间静止的错觉。
我除了重复使用震撼这两个字,已经没有言语来做更好的修饰了。
继续前行,下一站,龙江第一弯。
原本以为龙江第一湾和九曲十八弯差不多一个意思,然而在接近这个巨大的u字型江道的时候,还是被震撼了。
仅仅是接近这道弯,中学文言文中所学的阴阳立即浮现在脑海,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称为阳。在那山北,太阳无法照射,陡峭的山体上覆盖了层层白雪,被山体的结构进行分割,如同未经渲染的水墨画,在那水南,江风带来的湿气被树林拦截,被低温冻结,每一个颗树,每一节树枝都如同水晶制成,晶莹剔透,脑中浮现了无数种场面,魔戒里的精灵世界,魔兽世界里的冬泉谷、影歌森林,这完全就是一个魔幻的角落,完全是一个幻境。仿佛只要给我一把霜之哀伤,我就能成为巫妖王!
在这魔幻的山北水南,我又停留了许久。。。
黑龙江第一湾
黑龙江第一湾
黑龙江第一湾
黑龙江第一湾
还是这山南,转过一道小弯,远远地望见徜徉在山间的一道栈道,从山顶蜿蜒流放到山脚,立时明白,好景,必需要登高而远望。
栈道爬起来比看起来要艰难许多,全木结构的台阶上,被游客踩实的冰雪覆盖,原本以为这并不高的栈道在5分钟内就可登峰造极,然而爬至一半,却已气喘吁吁,口罩变的冰冷,因为水汽的凝结而沉甸甸起来,眨眼睛的时候明显感觉睫毛也沉甸甸起来,眼睫毛明显也凝结了一层白霜。将到顶而未到顶的时候,有一个平台,这里是观景的最佳地点,也是龙江第一湾的最佳拍摄地点,没有突兀的树木遮挡视线,眼前一片开阔,晴空万里的天气,实业范围异常的广,山的影子洒在江阴,与弯中的林间斑驳阳光形成鲜明对比,好一个江山如此多娇!
高处不胜寒,此时所在的地点正好是一座屏障,江上吹起的妖风全在这里聚集,树上的冰霜纷纷落下,回头看太阳,在冰霜中打开了半道彩虹。之前九曲十八弯的风力、乌苏里浅滩的风力与此时的风力相比,已然微不足道了。只吹的人摇摇欲坠,眼泪与鼻涕横飞,我紧紧的握住栈道的栏杆,生怕一失足成百年恨。
黑龙江第一湾
黑龙江第一湾
黑龙江第一湾
黑龙江第一湾
继续上路,直奔今天的驿站,北红村。
未入北红村,已看见成群的黄牛,排着队沿着路旁的木栅栏缓缓前行,立即下车拍照,这里的建筑全是原始状态,土墙与木材,有的已经破败,却是摄影的绝佳题材,渐行渐远,却发现,原来这里已是北红村!不禁兴奋不已,我竟然已经身处在纪录片中、在网友笔下、相机里的的村落!所到之处,所立之处,所望之处,无不是一道风景。浓郁的村落风情,浓得化不开。
抵达金满家客栈,放了背包,拿起相机就开始游走,从田间到马厩,从牛栏到江边,所有的一切,都将它的最初,最原始的形态展现在我眼前。
不知不觉太阳已然快要下山,回头南望,太阳已经伏在山头,这个村落已有一半隐没在山的影子里,北望江心,一半金色,一半暗白,情不自禁的开始追逐着日光,让今天最后的一抹夕阳扫过我的躯体。
夕阳西下,木屋顶上的烟囱冒出聊聊炊烟,宁静与祥和。晚归的人们,坐着雪橇,策着健壮的马匹。这样的画面,让人无法不感动。
漠河,你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明天,你的北极村又会带给我什么样的感观呢?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第二天,吃完早饭,趁着太阳爬过山头以前,迅速出去拍日出,这一次,走了昨天没能走到的地方,看了一大片麦田,在被雪覆盖之后,还能隐隐约约看见一条条一道道田埂的隆起。
一路胡思乱想,一路走回客栈,这村子的边缘地带已经没有人住了,屋顶已是千疮百孔,不知道这些原住民搬迁去了哪里。人走茶凉,人去楼空。在众多的游客频繁的光顾下,这里的原来面貌还能保全多久?商业的冲击是可怕的,所有的东西都会变成高铁站那样的钢结构吗?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北红村
带着忧思踏上了去北极村的路。
一路上依然是那样的风景,只是在这段路上没有了那些比较出名的景点,停顿时间明显缩减,车行两个多小时,已然接近了北极村。
进村之后,完全出乎意料。这里的商业气息来势汹汹,各种崭新的建筑,各种豪华的店名招牌,各种度假村别墅群,各类商业街,俨然一个现代的小城镇。这确实也算是惊喜了,让人哭笑不得失落的惊喜。
北极村
北极村
突然感觉这里靠北的各类旅店、饭店、商店、连带着国家的一些职能机构,都冠以了醒目的两个大字,最北。最北一家人,最北工商局,最北商店,最北气象局,最北xxx等等等等。然而我打开gps,这里的坐标仅仅是53度28分。比北红村明显要低了两分的纬度。北红村其实才当之无愧。进了旅店,丢下行李,开始寻找各种最北。
车行至二号点,这个点通向金鸡之冠与北极点,到此开始一路步行。
走过一条新建的铁索桥,在桥上摇摇晃晃,临空飞渡了一条不知明的小冰河。河面上有着当地人所说的兔印,雪地是多么好的记忆载体啊,它毫无保留的告诉了我们,在这片冰河世纪,有着无数这样的小生物存活着,奔跑着,觅食着,繁衍着。
通往金鸡之冠的小路是一条全木质的栈道,崭新的人工的痕迹过于明显,为了招揽游客,打响招牌,在栈道的最末端立了一座看不出所以然的事物,似建筑非建筑,似雕塑非雕塑,取一个名,便是景点,没有历史的沉积,没有文化的底蕴,即便是配上更多的解说,这样的雕塑也永远都不知所谓。
顿时意兴阑珊。返身顺着付费的马拉爬犁压出的小道,走向北极点。
策马扬鞭者裹着军大衣,戴着雷锋帽,而游客们则躺坐在爬犁上,盖着棉被,捂着口罩,快速的前行。
其实只是跟着爬犁的辙印,慢慢的游荡。路过松林,又闻啄木鸟的敲击声,还有风吹过刮起的松涛声。脸颊冻得麻木而又僵硬。早饭也被消化得一干二净,肚子咕咕作响,加上消极的兴致,使得返程的路看起来格外遥远。沿着栈道一路走来,路过冰冻在江边的喀秋莎游船和几艘不知名的小客轮,放在之前,也许会冲下江堤看个究竟,现在却只是扫一眼而继续挪动着步伐。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北极村
下午三点的时候,终于见到了端上桌子热气腾腾的饭菜了。感觉真好。
这个旅店的菜名叫法奇特,反过来说的,比如蘑菇炒肉,这里写着肉炒蘑菇。还有肉炒辣椒,肉炒xx等等。味道一般,但是对于饥肠辘辘的我,却是美味佳肴。
吃过饭,恢复了体力,开始在村里游荡,去了最北邮局,买了几张明信片,这里的明信片卖价很高,贵的近十块钱一张,低的也要四五块。旅游的预算已经超出,于是只好选择性的邮给一些朋友们了。
早饭都没有吃,直接出门了,只为了能拍到江上的日出,黑龙江弯弯曲曲,流至北极村便直直的向了东边。
东方已经大亮,只是太阳还未升起。
再次行走在了黑龙江上,这一次,近距离的接触了冻在江中的船。船的吃水处没有积雪,绕着船舷下的四周,全是透明而深邃的坚冰。
忽的,一缕阳光突破了山间,地坪线的影子直接投射到江堤上,上半边是金色,下半边是暗白,两种颜色的分界线不断下移,开始铺洒在了江面上。碎冰把金色的阳光过滤,象一面棱镜把阳光层层发散,射入了我的镜头。
夕阳无限好,可朝阳又何曾不是无限好呢,而且离黄昏时分还很长。
一路上,我沐浴在这金光灿烂的阳光下,向着胭脂沟行进。
在我看来,胭脂沟不过是条蜿蜒绵长一百余里的水塘,说是水塘,却更像一条小河。水塘两岸长满了枯黄的灌木丛,即便是白雪也无法掩盖破败的景象,岸边的房屋也是稀稀拉拉,完全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是一座金矿。
胭脂沟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况了,留给我的印象只有破败和荒凉。清朝时期,这里埋藏的金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淘金者,高峰时期曾到达四五万人之多,金矿的矿脉两旁,建满了房屋,淘金者、矿工在开春之后夜以继日的开采矿石和金沙,在冬季到来的时候则回老家休养。就像一群候鸟,每年进行着南北往返。在开采作业的时期,烟花女子也跟随着矿工的锄头纷纷而至,妓女们在这偏远的山沟里接客谋生,而赚来的金子却又无处可使,于是只有购买俄罗斯出产胭脂,用来梳妆自己,夜夜笙歌,直到清晨。四五万人的大型集镇,养活了数以千计的妓女。妓女们在清晨收工,就在沟里的水塘中洗漱,河水带走脸上的胭脂,以致整条水塘中全是胭脂的颜色,于是这里取名胭脂沟。
观音山则无趣的很,09年当地政府从海南请回了一尊三面观音法相,立在观音山上,山腰处则大兴寺庙,从多方拉得赞助,最后却仍然资金短缺,这寺庙一建则建了好几年,还未竣工。中国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凡是风景区,则必有寺庙或道观。其实和尚与道士还是很有经济头脑,很有发展观,在人流量巨大的名胜风景区圈着自己的地盘,佛像越立越大,越立越高,希望被普渡的众生也越来越多。尽管在中国的国土之内,迷信是被严令禁止的,但是各地庙观依然香火鼎盛,虔诚的信徒越来越少,跟风朝拜的却越来越多,以广东为首,寺庙大年初一的头柱香,无一不卖出几十万上百万的天价,且行情年年看涨,不知道那些烧头柱香的官员富豪们,如今是否仍然得到僻佑,全家安好?
所以说信徒越来越少,既然信,则本应虔诚。既然虔诚,则不应犯戒,则不应有过,既然不犯戒,无过之有,又何以求僻佑?
观音山
面对高大威武的三面观音,我没有不敬,也没有敬,只是以一颗平常心仰望着他。如同一个平凡的路人,路过一棵高大粗壮的树木,仰头而望。仅仅是仰头而已,不带感情,不带情绪波动。其实,仔细想想,观音之所以为观音,佛陀之所以为佛陀,早已入得大境,无喜无忧,无哀无怒,又怎会与一个不扣首不膜拜的凡人斤斤计较?越扯越远,终于还是忍住感慨,收了笔,重回漠河县。
差点忘记说北极村至漠河的途中经过而未参观的一个景点,飞来松,这是八万里兴安岭中唯一一棵与众不同的松树,大多数松树都是樟子松,而这一颗也仅有这一颗是远方来客-西伯利亚红松。关于它的来历众说纷纭,暂无定论,所以点到为止,不以讹传讹了。
第一天抵达的夜晚误入了松苑,这次是白天,还是忍不住重返松苑一睹全貌。
每棵松树上都挂有牌子,写明了这些松树的身份和年龄,唯一和居民身份证不同的就是没有贴照片。在松苑里漫无目的地游走。听着如水的松涛声,沐浴着毫无热度的阳光,或驻留,或慢行,渐渐地将这片小小的林子全部走遍。
三天美好时光是短暂的,但记忆却印刻于心,以此文章来祭奠我逝去的青春。
您专业、正规、贴心、安全的漠河·呼伦贝尔旅行管家